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教远教 > 电教技术

党员教育电视片策划与制作

时间:2014-05-27 14:30:30  来源:  作者:

    近几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策划越来越受到各类媒体的广泛重视。其中尤以电视新闻策划表现得最明显,关于电视新闻的策划,其概念大致是指综合运用电视新闻的各要素,进而使新闻作品达到最佳效果。将策划概念引入到党员教育电视片的制作中,就是对制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准备,发挥电视的特点,遵循电视制作规律,选取新的视角、新的立意,全方位地进行拓展,力求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电视片的整体效果和制作水平。  

    明确策划的程序。党员教育电视片的策划程序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报道题材。报道题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党员教育电视片选题。以往,我们习惯于只从宣传的角度理解党员教育电视片,领导指定什么,我们就宣传什么,题材主要是通过等、靠、要的方式获取,不是从所在党组织中党员队伍的现状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需求去把握题材。近几年来,各级党员电教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党员教育电视片题材选择的重要性。题材选择是党员电教片的第一个环节,仑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确定题材的过程实际上是制作人员选择并确定报道对象的过程。如果能找到一条好的党员教育电视片的报道题材,那么这个片子就成功了一半。

    确定报道主题。主题是党员教育电视片的灵魂,也就是我们创作的党员教育电视片所要反映什么、展现什么的问题。见解深刻,思路新颖的报道主题是党员电教片得以成功的基础。但是好的主题从哪里来?只能从大量的调查研究中来。因此,我们在制作片子时就要深入基层充分了解情况,在前期文字采访、查阅资料、了解真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上级精神,吃透两头,才能更好地确定报道主题。选择报道典型。有了报道主题,只是为进一步展开报道指明了方向,怎样根据事实来落实报道主题,这是报道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其中,能不能找到可以支撑报道的典型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谓典型,就是事件具有个性化的、独到的、具有说服力的特质。党员电教片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对问题的任何独到见解,都必须用事实来体现。这在非事件性新闻,即主题性新闻报道中显得特别重要。由事而发,在事件不断展开、延续、深化的过程中点化主题,由事实本身去阐述思想主题,让观众在事实面前悟出思想的真谛。选择报道角度。角度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出发点不同,人们思维的指向就不同,注意的侧重点就不同。通常来说,选择角度就是选取最能够表现主题的某一个侧重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功与否。

    选择最佳角度,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选择报道形式。报道形式,也就是选择电视表现手法。有政论片、人物片,有组织建设及先进典型宣传等类型,虽然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对内容有强化作用。对不同类型的作品可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我们通常大量采用的表现手法就是过程式的表现手法,即把被宣传对象安排在几个特定的环境中,对他进行叙述或采访,这样表现的典型显得很真实。  

    以受众为中心。我们在策划党员教育电视片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遵循电视的创作原则,才能做好片子。首先,一定要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党员教育电视片受众主要是广大党员,因此要以受众为中心,本质上就是以广大党员的收视兴趣、意向为中心,这样才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党员教育电视片的创作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分析和把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理需求,紧跟电视发展潮流,在进行精、准、特的立意构思后,运用现代拍摄编辑技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用好诸多视听元素,把受众喜欢的人和物及时、真实地收入镜头、送上屏幕,增强电教片吸引力、渗透力。其次,拓展思维空间,确立科学的、完整的党员电教片的创作理念。以往,我们制作的电教片更多集中在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上,这种基于对党建的狭隘理解实际上压缩了电教片的创作空间。在制片工作中,还必须注重反映解决党建工作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好做法、好经验,反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展,各类经济组织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人与事、行为与事迹,以及关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拓贫创作空间。还有,要确立用画面语言表达电教片主旨的观念。过去,电教片创作存在先写解说词后补拍画面声画两张皮声画表意重复等问题,违背了电视制作规律,严重削弱了党员教育电教片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要遵照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在充分发挥形象、生动的画面语言的表意作用基础上,灵活调动其他表达元素,实现''更好的结合。

    从立意开始。作为党员电教片的策划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电视理论,遵循策划程序,不断提高策划水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做好前期工作,打牢制片基础。搞好选题、立意、构思及提纲等前期筹备、策划工作是制作电视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制片中,只有认真把握好制片选题,做到立意高、开掘深,并把立意、构思的意图贯穿在拍摄提纲、素材之中,前后连贯、浑然一体,才能打牢制片基础+,如:永安市委组织部拍摄的专题片《和谐从这里开始》紧扣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的历史背景,在策划前期,就把和谐贯穿其中。社会要和谐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城市里人最集中的地方是社区,社区里邻里之间都来自不同的单位,每天上下班相遇,最多只是打个招呼,点个头,谁家姓甚名谁、兴趣爱好、脾气性格,全然不了解,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如何能够体现和谐?小区邻里之间这种通病与构建和谐社会显然是相悖的。创作者抓住这一特点做好前期策划,用近半年的时间去跟踪、拍摄、记录一些细节,把邻里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来,把一些真实面展示给观众。  

    技巧的妙用。事实上,不仅在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前期需要策划,电视片的制作也需要引入策划的某些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同样可以给电视片的声画合成,拍摄素材的剪裁、组接等带来崭新的变化,使各种构成元素间以一种连贯、交替、补充、呼应,以至冲突等方式鲜明而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巧妙地利用一些创作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譬如:采访时,可以利用家常话。采用聊天式拉家常的提问方式,从被采访者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细节和情节问起,在友好、轻松、自然、平等的气氛中,让老百姓说心里话,让党员干部说家常话。后期剪辑的画面,要力求不留痕吸引人。电视画面不必追求绝对的原生态,而要掌握、运用现代编辑技术和技巧对电视片画面进行不留痕美容,使之能够抓住受众。为了避免口号式概念化的说教,解说语言要平民化生活化口语化,要将口号和大道理翻译成具体的事儿,注意叙述的技巧,先藏后扬,让党员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教育。还要合理搭配解说画面。根据我的创作体会,最重要的画面可以不与最精彩的解说词联姻,重要的解说词放在非叙事性段落去。这样,两种精彩的元素互不干扰,减少冲突;也可以使之间接联姻,从而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在叙事过程中,注意发挥解说词的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受众更好地接受更多的信息,从而增强电教片播放收看的效果。 (作者为福建省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干部)

 

 

上一篇:影视制作基础理论

下一篇:党员电教片解说词的创作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